在上海东南角的临港新片区,一片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气息的土地上,2025 年第 40 届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临港赛区于 7 月 13 日圆满落幕。作为上海最年轻的城区,临港以 “年轻的城” 之姿,通过这场赛事为城市注入澎湃的体育 “新” 活力,让青春与梦想在绿茵场上绽放光芒。
本届临港赛区延续了去年首创小学组比赛的创新举措,并根据报名热度进一步细化组别,将小学组划分为 U11 和 U9 两个年龄段,为更多低龄足球爱好者提供展示舞台。数据显示,今年参赛队伍数量较去年成倍增长,仅小学组就吸引了来自临港本地及市区的 20 余支队伍,其中明珠临港红队、泥城队等脱颖而出,分别斩获 U11 和 U9 组冠军。在 U9 组决赛中,明珠临港 U8 红队与对手常规时间战成 4 比 4 平,最终通过点球大战以 3 比 1 逆转夺冠,小将们的冷静与坚韧赢得全场喝彩。值得一提的是,临港赛区是上海七大赛区中唯一设置小学组乐鱼网页版的赛区,这一差异化定位不仅让更多孩子接触足球,也吸引了市区队伍跨区参赛,如由上海市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组成的上实百合队,在 U11 组别中展现了 “小学霸” 们的拼搏精神。
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,临港正以 “年轻的城,年轻人的城” 为发展定位,通过教育、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,打造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态。这里每年新增近 10 所学校,为青少年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,也催生了对体育赛事的旺盛需求。临港赛区的设立正是回应这一需求的创新实践 —— 不仅首创小学组比赛,更打破性别限制,让女孩也能自由驰骋球场。来自冠浦金陆豹队的一年级女生郑语竹表示:“和男生一起踢球已经习惯了,这里的比赛让我更自信。” 这种开放包容的办赛理念,与临港 “创新、活力、国际化” 的城市气质高度契合。
赛事背后,临港的现代化体育设施为青少年提供了专业舞台。建桥学院足球场、滴水湖周边运动场馆等硬件支持,以及赛事组委会精心策划的颁奖仪式、足球嘉年华等配套活动,共同构建了 “赛事 + 体验” 的完整生态。据透露,7 月 19 日滴水湖广场将举办互动嘉年华,市民可参与射门挑战、亲子足球游戏等,将赛事影响力从赛场延伸至城市公共空间。
在初中组决赛中,临港四团中学队以 4 比 0 战胜蓝湾五四中学队,成功卫冕冠军。这支以本土学生为主的队伍,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赛事打磨,不仅提升了球技,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。教练王老师感慨:“晚报杯让孩子们学会在压力下成长,这种经历比胜负更珍贵。”
家长们的热情参与同样为赛事增色。临港骏鹰队的家长们身着统一设计的 “奶爸球衣” 在场边呐喊助威,父亲李卓城表示:“我们希望用行动告诉孩子,无论输赢,家人永远是他们的后盾。” 这种家校联动的氛围,让赛事成为凝聚社区情感的纽带。
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朱峰指出:“临港的快速发展需要年轻力量,而体育赛事正是激发青少年活力、培养城市归属感的重要载体。” 未来,临港计划进一步扩大赛事规模,探索 “体育 + 教育 + 科技” 的融合模式,例如引入智能运动装备、开展足球训练营等,让更多孩子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与快乐。
从 2024 年首次加入晚报杯大家庭,到 2025 年赛事全面升级,临港赛区正以 “新人” 之姿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正如临港投控集团打造的人才公寓社区所传递的理念 ——“年轻的城” 与年轻人双向奔赴,体育赛事也在助力这座新城实现 “以体育人、以赛兴城” 的目标。
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推进,临港的体育赛事 IP 有望辐射更广区域。未来,这里不仅是上海青少年的足球乐园,更可能成为长三角青少年交流的平台,通过赛事联动促进文化交融。正如新民晚报杯全国交流赛的愿景:“以足球为媒,让孩子们在竞技中成长,在交流中收获友谊。”
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滴水湖畔,临港的绿茵场上依然回荡着少年们的欢声笑语。这场赛事不仅是一次体育的盛会,更是年轻城区与青春力量的共鸣 —— 在这里,每一个追球奔跑的身影,都在为 “年轻的城” 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,而这座充满希望的新城,也正以开放的胸怀,托举起更多少年的足球梦想。